深圳光明科学城:不让创新“单打独斗”,为从0到1架一座桥

 
“深圳湾实验室是以科学家为中心,鼓励自由探索和原始创新,确实非常吸引我们。”
 
2014年,谢思维开始接触PET分子影像设备领域。他留学的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创始人劳伦斯为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也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博士毕业后,在深圳浓厚的科创氛围吸引下,谢思维进入位于深圳光明区的深圳湾实验室,从核心技术基础研究做到应用型研究。借着深圳科技产业转化的推动及政府的快速决策,PET相关技术实现了落地。
 
谢思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20年开始,将此前积累了6年的技术做成整机。2022年9月,通过深圳湾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创始团队成立了湾影科技,并被华大松禾基金关注后获得其投资,入驻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目前,湾影科技已完成分子影像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迭代,并最终收敛到脑部专用PET及小动物PET赛道,当前销售的小动物PET系统可实现高精度的小鼠甚至大鼠的全身扫描、实时成像。
 
湾影科技自主研发的大小鼠PET/CT系统
作为深圳湾实验室和湾有引力机制下孵化出的高科技企业,湾影科技是深圳光明区在当前的科创氛围及孵化机制中涌现出的高端医疗影像领域企业之一。
 
不让创新“单打独斗”,为从0到1架一座桥。为更好地促进基础研究,使创新成果更顺畅落地,光明区正在打造系列创新机制及孵化载体。一家家如湾影一样朝气的企业,在浓厚的科创氛围和灵活的机制中,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湾有引力,万有引力
与写一篇论文、突破一项技术不同,做系统整机,需要考虑更加复杂的情况。
 
“把探测器、电子电路做成整机,不仅涉及核心器件怎么做,还涉及工程化,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需要配套软件算法。”谢思维说,产业化过程中不确定性大,周期长耗费资金多。科创型公司,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要求高,这与尽早自负盈亏的目标相悖。“深圳湾实验室通过开展原创的基础研究,打破‘基础’与‘应用’边界,可以不断地支撑公司的技术创新。”
 
实验室研发的技术,已经过前期验证评估的专利如果确实可以产品化,就通过知识产权评估转至公司,这一机制将科技和产品很好地结合。“湾有引力的负责人又很有国际化的视野,能够帮助很多,都是无形资产。”
 
谢思维口中的湾有引力,是光明区政府和深圳湾实验室共同成立的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这一创新载体的创建,是为挖掘更多生命科学源头创新力量在深圳光明生长起来,助力光明成为生物医药的产业化高地。湾有引力团队由在生命科学、产业转化、企业孵化、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厚积累的成员组成。
 
“我们这里有24套孵化单元,每套包含1个办公室及1个实验室,考虑到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对于实验室的差异化需求,也做了相应的设备和实验场地布置。目前入孵的10家企业,都是科学家或医生创业的项目,创始人100%是海归博士。”湾有引力运营总监吴彤说。
 

湾有引力赋能科学家成果转化

湾有引力不以盈利为目的,全力扶持科学家与医生创新、创业。重点培育拥有颠覆式创新技术的CGT(细胞基因治疗)、AI制药和高端医疗影像类企业。初创企业可以“拎包入住”,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共享仪器设备及细胞实验平台,大幅降低初创企业的场地及仪器设备运营成本。
 
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在产业转化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科学之外的细碎工作。创建之初,湾有引力就定位为一站式的产业转化平台。除了工商财税法等成立企业的基础服务之外,也通过载体的赋能能力为科学家创业者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服务。此外,会和基金资本对接,搭建合作桥梁,帮助企业在市场顺利走下去。
 
与此同时,对于入驻的企业项目,湾有引力团队联合光明区政府也会仔细筛选研判。依托评审团队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借助深圳湾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共同评价之后决定是否引入。
 
吴彤介绍,湾有引力对项目本身的研判有着较高的标准。项目的源头创新性、创始人的学科背景、技术的先进性、竞品市场情况等会成为考量的因素。研判会细化到需要评估一个有很多国际企业追逐的靶点是否还能在竞争中走出自己的路来。“转化一定不能揠苗助长,我们平台要做的是,帮科学家在适当的时候水到渠成地将技术产品推向市场。”湾有引力这样的孵化器平台正在成为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深圳湾实验室,让科学家自由探索

 
回国后,谢思维团队之所以选择深圳湾实验室,与其灵活的机制相关。
 
目前湾有引力入孵的10家企业中,3家都是深圳湾实验室的全职PI创业入孵。
 
所谓PI,即指在机构内部及科研课题中履行一定科研管理权力和责任的主要研究人员。PI制已成为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科研组织模式。深圳湾实验室现有PI课题组百余个,结构生物学领域顶尖科学家颜宁于2023年3月受聘担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在神经疾病、肿瘤、传染性疾病、软件设备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实验室的模式也是很创新的。如果有发论文的明确指标,会和我们做应用研究的目标相悖。主要是结合研究背景、当下真实的临床需求,去做研究,去自由探索。”谢思维说,自由探索不代表没有任何压力,实验室会请同行专家评审,从最专业的角度评估是否值得继续得到实验室的支持。以技术或实际所做的工作为导向,自由开放的评估模式下,可以大胆探索全球最前沿的技术。
 
深圳湾实验室重点布局基础研究、学科技术和产业三个板块,以100多名PI为首的一千两百多名科研人员,80%在进行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形成了深厚的学术氛围。
 

深圳湾实验室

众多创新资源集聚

聚焦生命、信息、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光明科学城滚动推进“9+11+2+2”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建设,大力引进大院大所,科学集中度和显示度加快提升。
 
光明区位于深圳西北部,拥有深圳医学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引入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高校。光明,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且已成为大湾区科技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科创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光明区正积极推动转移转化全过程创新。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技术育成孵化体系,以科技项目孵化、投资等为重点,促成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产出。总结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并复制推广,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潜力。
 
光明区还通过举办论坛、创新大赛的方式,激发创新创造,提升创新创业氛围。已顺利举办过的论坛活动涉及的产业领域包括能源及交叉功能纳米材料、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脑科学产业等。
 
我们看到光明科学城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热点,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通过孵化高科技企业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医疗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预示着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未来。
 

 

转载自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29 09:54